“精细做事、大气做人,互动双赢、成人达己”这就是荆州市金凤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廖昭凤从下岗再就业走向成功,并成为荆州市第一位职业广告女强人的秘诀。20年来,弹指一挥间,她把一个小打小闹的作坊式小摊子经营成荆州市一流的国家二级广告企业。她亲自设计的“金伯利钻石”车身广告,荣获市、省、国家级金、铜、银奖,公司多次荣获省市“广告行业自律先进单位”,她个人从2005年至今连续被评为省、市优秀广告人,缴纳税收230万元。安置待业和再就业人员200余人。
接通荆州市金凤广告公司总经理廖昭凤的电话,悦耳的背景音乐里,传来极富感染力的声音:这里是金凤广告财富直通车,首站为“丑小鸭”,未站为“金凤凰”,沿途停靠“金点子”、“金翅膀”。金凤广告,缩短你与财富的距离。
如此有创意的广告,可与广播剧相提并论。当然,它是袖珍的,是超微型的,它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突然抓住,渗透了廖昭凤对广告业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将“丑小鸭”变成“金凤凰”,不是靠魔术般的空穴来风,而是用“金点子”、“金策划”,为你插上飞向财富巅峰的“金翅膀”,从而缩短你与财富巅峰之间的距离。
金凤广告公司的主打广告媒体是公交车车身和站牌广告,彩铃广告采取报站名的方式,恰到好处地把公司鲜明的“个性“特征凸现出来,并将公司名称隐于其中,令人拍案叫绝。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廖昭凤敢于推出这种柔中带钢的广告语,得益于她对广告功能的全面把握,体现了广告人的胆识、自信和智慧。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1990年夏季,广州白天鹅宾馆,廖昭凤的一个朋友在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为她接风洗尘,可左等右等不见廖昭凤的身影。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此时廖昭凤正在附近的候车亭“数”着花花绿绿广告的公交车。头一次看见车身广告,时为沙市公交公司干部的她觉得好稀奇,以至于流连忘返,误了赴宴的时间。
朋友找来不无调侃的说:“不就是公交车广告吗?你要是喜欢,就把它搬回去。“
朋友不过一句戏言,可廖昭凤却当真了:“搬回去就搬回去,你以为我不敢啊?!”善于触类旁通的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推断:广州的今天,就是荆州的明天。如果打好时间差,就能赚到车身广告在荆州的第一桶金。
朋友被她的执着所感动,当即青睐广州公交车公司广告负责人为其传经送宝。几天后,廖昭凤风尘仆仆回到公司,把在途中写好的辞职书呈了上去。“怎么,你要去开广告公司,是的,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狂妄之极!简直是狂妄之极!“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谁说的?
“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的。”“啊?”
就这样,廖昭凤创办了荆州市第一家广告公司。她也成为荆州市第一位职业广告女人。她坚信是金子就有发光的时候:是凤凰,就有展翅腾飞的那一天。或许这就是她将公司取名为“金凤”的真实原因。
然而,事与愿违。当时车身广告为何物,荆州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业务员也说不透彻。既然客户都不清楚,那我就做一个给你们看看。廖昭凤找到一家涂料总代理说:“你不是没见过车身广告吗?我先垫钱给你们做一个看看。如果没有效果,不要钱。如果有效果,你看着办好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人家只好按她的意思办了。第一辆车身广告上街了,但波澜不惊,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那广告费自然不好意思上门收取了。
一个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个代理商派人把一万多元的广告费送到廖昭凤的手上。看到廖昭凤纳闷的表情,来人哈哈大笑:“你的车身广告太有效了,上个月我们的销售收入净增了60万元。有关部门作了一个统计,大多数消费者都是看到你们的车身广告而去的。”
首站在遇到一点小挫折后总算告捷了,廖昭凤不由信心大增。她发起更加强大的宣传攻势,将一辆辆背着广告的公交车抛向街头。接下来的半年里,客户蜂拥而至,廖昭凤和她的员工日夜加班还忙不过来。其它广告公司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跟着杀进车身广告市场。一时间,硝烟弥漫,烽火连天。这对廖昭凤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善于双赢的商家才是最后的赢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廖昭凤提出了文化制胜的全新方略。她认为,没有文化的公司市注定要失败的公司。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金凤的企业精神究竟是什么呢?通过长期的实践,廖昭凤将其归纳为“诚信为本。服务为先”。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信益、质量、品牌,既是道德范畴,也是效益范畴。廖昭凤认为。诚信虽然不像物质产品那样能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是公司的一种宝贵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潜在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她经常在员工们说:“我们不仅是卖广告,而更重要的是卖信誉,卖创意、卖质量、卖服务。
2006年4月,金凤广告公司一位业务员准备与一家珠宝店签10辆车的广告合同,谈意向时,双方约定每辆车的广告费为1.1万元。可正式签合同时,恰逢原材料涨价,如果按原意向价格,“金凤”就得赔本了。对方知道“金凤“的难处后,主动向总部打报告,要求适当提点价。
“不行,坚决不能这样做!”廖昭凤获悉此事时,正在德国探望留学的儿子,她先打电话批评那位业务员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以为那只是口头的一种意向,其实那就是一种承诺。我们答应人家的价格,岂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原材料涨价,是我们自己对市场估价不足,怎么能把损失强加在客户头上呢?”
接着,她又打电话向对方领导赔礼道歉:“对不起,我的手下办事不力,给您添麻烦了。我现在代表公司向你保证:原定价格不变,再亏也得讲诚信。
儿子邓科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那天母亲的电话费超过了400元了,对于金凤人的举措,对方十分感动,不仅日后成为“金凤”的忠诚客户,而且还帮助“金凤”成就了几笔大单。
廖昭凤回国后,抓住此事对全体员工进行诚信教育,使大家意识到,在日益规范化的商品市场,诚信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和经营所必备的基本品质。廖昭凤说:“我与客户做生意,不是琢磨怎样与客户共同双赢。因为只有善于双赢的商家,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误会不可怕诚信可对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廖昭凤讲诚信,有一回却讲出了麻烦。那是2007年8月的一天,廖昭凤和单位出纳到某宾馆收取广告款。本来钱不多,只有7000元,可鬼使神差,对方却给了3.5万元。当时出纳也没有清点,回单位后已过了下班时间,就把钱锁进了保险柜。第二天到银行存款时,却发现了对方多给了2.8万元。总共是7扎钱,通常每扎都是1000元,可这次每扎确实5000元。廖昭凤火系后,怕对方着急,当即打的到银行,接着和出纳一道送还多给的钱。
真是无巧不成书。刚下车,迎面碰见从另一家单位采访出来的几位电视台和报社记者朋友
我们是冲着廖姐来的
车身广告是廖昭凤的“王牌军”,对此,她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想当初,她捷足先登,一统江山;随后是群雄争霸,战火四起;继而收复失地,三足鼎立;到最后终成车身大腕,占据半壁河山。但廖昭凤并不满足仅做车身广告,站牌,户外,活动,网络,媒体广告代理,她几乎无所不包。她要做荆州广告的领跑者,因为跑在最前面的人,是不需要担心尘土飞扬的。
屈指算来,金凤广告公司成立已有20年了。据统计,“金凤”培养的广告人才已突破100个,这是廖昭凤最感欣慰的事。
然而,久合必分,久分必合。人才跳槽的事,在“金凤”也时有发生。有些人还另起炉灶,开办了广告公司,成为“金凤”的竞争对手。刚开始,廖昭凤想不通:“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后来她终于想通了:曾经的手下干得比自己好,这不正是自己所希望的吗?于是,微笑代替了“不舒服”的感觉。这种转变源于来自深圳的一个电话。
打电话者是原来的一位业务员,她现就职于深圳一家广告公司,据说干得很火。她在电话中说:“我在金凤广告公司学了不少东西,否则,我是很难再深圳立足的。”
这话不假,凡是在金凤公司呆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说,他们从“廖姐”身上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练就了一身打拼天下的本事。
“廖姐”是员工和客户对廖昭凤的尊称,从其称呼上就能看出“廖姐”的亲和力。廖昭凤常说:“客户的大事小事,我们都要当作自己的事去做。”是的,她总把客户当朋友,把客户当亲戚,把客户当姐妹。能做到这份上的人并不多,因此,她有了一批铁杆客户。他们说:“我们做广告,就是冲着'廖姐'来的。”
正如“功夫在诗外一样”,廖昭凤的亲和力大多来自广告业务之外。2006年3月8日,她与9名客户一起在【荆州日报】上过了一下“明星瘾”:【铿锵玫瑰,风雨彩虹】的大标题下,一人一张艺术照、一人一句“至理名言”、一人一篇事迹简介、一人一段记者点评。那张报纸,至今还被不少读者所收藏。
2007年10月,廖昭凤提出搞一台联欢晚会的设想,立即得到客户朋友的响应。
当年圣诞节,一台长达4小时的联欢晚会在盟达大酒店如期举行。廖昭凤为客户创作的祝辞至今还在朋友圈中流传。诸如,祝“名流”更牛、祝“春来”春风永驻、祝“雄旺”更雄、祝“土著人”成绩显著、祝“金凤”日进斗金等。其中,“名流、春来、雄旺、土著人”均为客户公司的名称。
这种火一样的热情,让客户有了亲如一家的感觉。有了这种亲和力和号召力,还愁什么事办不成呢?
抢占荆州广告制高点
2007年2月1日,华灯初上。荆州最大的“三面翻”在人们的一片惊呼声中,首次亮相中商百货东门店幕墙上。随着广告牌的转动,一幅幅晶莹剔透的画面交相替换,人们仿佛置身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
此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位中年妇女像找不到合适地方站似的,一会儿挤到前面,一会儿挤到后面,一会儿又跑到“三面翻”对门的古城墙下,贴着墙根来回走动,然后掏出笔记本记着什么。这位中年妇女不是别人,正是“三面翻”的主人廖昭凤。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广告,而是一个将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的恢弘巨作。它借鉴了川剧的变脸的艺术手法,提升了广告的品味和传播效果。廖昭凤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她在本子上记下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便明天上午进一步调试,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最佳动感效果。
“三面翻”广告牌由一组并排定位的三菱柱构成,三菱柱通过电视驱动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形成三幅画面。1992年,可口可乐将“三面翻”首次引入中国,以后逐渐风靡各大都市。
廖昭凤在深圳考察时早就起心将巨幅“三面翻”引入荆州,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地方。2006年8月,中商百货选择在荆州东门开一家新店。廖昭凤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到实地进行了连续20天的考察。
中商东门店位于江津西路与荆沙路交汇处,与荆州古城隔河相望。这是一条宽不过50米的护城河,河上有一座桥,是进入荆州东门的必经之路。荆州是一座旅游城市,【三国演义】120回中,就有70回与荆州有关。登古城,是来荆州旅游者的最佳选择。廖昭凤站在古城墙头,放眼望去,“三面翻”画面尽收眼底。憧憬未来,她显得略为有些激动,看来巨幅“三面翻”非此地莫属了。
半月后,廖昭凤飞往深圳,签定了“三面翻”的订货合同。当时有同行担心“三面翻”价格昂贵,怕无人问津。廖昭凤非常自信地说:“你要相信广告客户的眼光,好东西自然有人抢“。
果不其然,不出三个月,“三面翻”便被“枝江大曲”、“新城国际”、“沃尔玛”等大品牌客户买断了。
同行说:“如今的'三面翻'已成为荆州古城的一道亮丽景观,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品味。廖昭凤给荆州广告插上了一双金翅膀,让它飞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