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名片
石首市团山寺镇的龚海燕与丈夫张光勇白手起家,如今发展至身价千万。她家拥有一个占地面积约3000 平方米的超市,还经营了一家养殖规模达2 万只的蛋鸡养殖场。他们是大家眼中的勤劳致富典型,也是热心助人的好人。
家风家训
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无”青年收获贤妻
看着龚海燕和张光勇如今幸福的生活,难以想象20年前他们的境遇。
当年的张光勇可是出自“三无”之家:无房产、无存款、无劳力。一栋破旧不堪、窄小的土墙屋,因过度劳作和岁月摧残的体弱父母,这就是张光勇的全部家当。
“我不会让你受委屈的!”张光勇的一句承诺,让年轻貌美的龚海燕动了心。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张光勇有颗坚强的心,有责任感,会疼惜人。龚海燕认为一个人的品质比背景更重要,她不顾家人反对执意选择张光勇。
结婚之初,家徒四壁的现状让乐观、豁达的龚海燕不停地思考着改变。龚海燕回到娘家借来800 元,用自制的板车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他们购买了一批品种繁多的生活用品开始走村串巷地叫卖。起初,没有生意经验的夫妻俩虽然总是早出晚归,货却没卖掉多少。眼看着本钱越来越少,货越积越多,张光勇有些懊恼,认为自己没能兑现当初的承诺,让妻子跟着自己吃苦。
“别急,我们并没失败,只是没有找到成功的路。”不服输的龚海燕不愿向命运低头,一边安抚丈夫,一边反思问题所在。
成功不忘回馈乡邻
平复心情后的二人,不断总结问题和不足,并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进货过程中,他们做到精挑细选,针头线脑、锅碗瓢盆每件货物都选最好的;在售卖过程中,他们让利于人,每件货物只赚取微薄的利润;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做到热情待人,哪怕大爷大妈们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没卖出一件商品,他们也笑脸相送。
付出总有回报。1000 多个日子,团山寺镇及周边乡镇的群众都认识了这对热情、勤劳的夫妻。这也为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积攒了人脉。
吃水不忘挖井人。龚海燕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乡亲父老,她把回馈群众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2 年起,龚海燕购买设备并每年出资4 万余元,聘请专业舞蹈老师教社区妇女跳广场舞。目前,连心桥社区广场舞舞蹈队达100多人。
从小板车到小超市,再到如今的购物广场,夫妇俩都努力坚持扶贫济困。只要是到超市购物的贫困群众,他们都会主动减免购物金额,或是赠送小型生活必需品。每年,他们还定期组织超市员工到镇福利院开展送爱心活动。
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更不忘回馈大家,这对夫妇收获了周边群众满满的称赞和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