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市妇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以及省妇联十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妇女儿童为根本,以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为目标,以引领全市妇女为荆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贡献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妇女创业就业统筹发展行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妇女成才支持行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共促荆州科学发展、共建荆州和谐社会、共创荆州美好生活。
一、深入推进“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推动城乡妇女共同发展
1、深入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全力打造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全力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实,协调市劳动、金融部门建立联动高效工作机制。积极跟踪已受贷妇女创业和小额担保贷款使用情况,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顺利运行,及时帮助贷款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等优势女性群体与创业女性结对帮扶。联合荆州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做好全省第五届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荆州主会场筹备、组织工作。
2、强化创业指导,提升妇女创业质量。依托荆州东方职校建立荆州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中心,为创业妇女提供市场分析、项目推荐、信贷融资和政策法规等指导,提高妇女创业成功率。关注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指导。
3、拓宽妇女创业就业渠道,推进巾帼家政服务。大力扶持荆州木兰花家政服务公司,促进我市巾帼家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实现小产业带动大就业。全年力争培训巾帼家政服务员1000人以上。深入推进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发展,成立荆州市妇女手工制品联谊会,推动小产品开拓大市场。组织妇女手工精品参加全省第四届妇女手工制品展示会。
4、创新发展,努力提高“岗村共牵手建功新农村”活动实效。围绕全市新农村建设部署,总结推广巾帼建功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经验,统筹城乡,进一步深化岗村结对工作,在推动市直单位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大力争取社会力量与农村结对帮扶。
二、实施“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5、努力推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强化措施,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解决妇女参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重、难点问题。推动各级政府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提请市人大对两个规划的落实进行检查。
6、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关注妇女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和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障情况以及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问题。提请市人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7、创新维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领导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将维权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治专项工作。依托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和村(社区)警务室探索建立健全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站),将维权工作纳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不断壮大社会化维权队伍,进一步加强公、检、法、司女性组织的合作。
8、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和社区的工作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开展 “三八”妇女维权周、 “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提高妇女学法用法能力。
三、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引领广大妇女促进荆州社会和谐
9、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的重要契机,举办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评选表彰荆州市第三届“十大女杰”、荆州市第三届“十大巾帼创业明星”等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妇女典型,引领全市广大妇女积极投身荆州经济社会建设,努力为荆州大发展作贡献。
10、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继续以“与文明同行,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低碳生活、节能环保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我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11、深化家庭教育工作。以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等宣传实践活动,推进家庭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举行一次家庭教育报告会。积极主动与教育部门配合,继续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四、大力实施“妇女成才支持行动”,为女性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12、进一步完善妇女人才储备、培养、举荐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妇女人才库,不断完善妇女人才培养推荐制度,为妇女人才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培养选拔推荐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
13、进一步优化女性人才发展环境。做好女性人才状况调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妇女社团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各类妇女社团组织健康发展。继续充分发挥市女企业家协会作用,为女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14、着力开发妇女人才人力资源。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加强对女能人、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的培训,继续大力实施农村科技致富“领头雁”培训计划。深入开展“巾帼示范岗”创建活动,积极做好“巾帼示范岗”自查互查工作。实施“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支持行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重视“女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召开全市女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促进女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五、加强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妇联组织活力
15、着力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妇女工作基础。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办好“党建带妇建”工作联系点,进一步抓好妇联基层组织“十百千”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各级妇联实体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妇联信息化建设。
16、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基层工作联系点等制度,坚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配齐配强妇联干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履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