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5466.com www.clrsi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专家支招
专题集锦
 
当前位置:365466.com >> 荆州妇女网 >> 专题 >> 寻找最美家庭 >> 内容阅读
 
笔墨为友诗书作伴:这一家子不爱名利爱书香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11:06:42 来源: 阅读次数:8842】
 

    家庭名片

    墨韵最美,诗书飘香。这个家庭既不富裕更不显赫,但这里充满和谐,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古诗可以确切地表现出这一家人安贫乐道的精神面貌。

    陈登山老先生,年逾七旬,不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历时五年,饱尝艰辛,与人合作完成了《三袁故里十八景》,为介绍公安的风土人情、宣传公安的建设成就写下精彩的一笔。

    儿子陈波,家学渊源,雅好翰墨,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县政协特聘文史专员。每年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连续多年被评为工商系统写作标兵。

    孙子陈思学,幼承庭训,立志于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一中重点班,年年被评为文明学生。

    家训家风

    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痴迷书法遍习诸家 组建公安硬笔书法家协会

    陈波酷爱传统文化,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县政协特聘文史专员。他痴迷书法,坚持临池,寒暑不辍近20年,曾遍习二王、智永、颜真卿诸家,初步形成了端庄流美的个人风貌。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过钢笔书法字帖。

    说起与书法结缘,陈波侃侃而谈。他对书法的兴趣源于父亲的耳濡目染。从小父亲就常常给他买回字帖,让他临摹。久而久之,他对书法的兴趣日渐浓厚。

    但是由于年纪小,陈波对于书法的热爱并不持久。有时兴趣来了,他才会写一写。陈波的父亲看到这一现象,便常常鼓励儿子坚持下去。即使条件艰苦,在父亲的督导下,陈波每天都会练上100字。“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感谢我的父亲,没有他当时的鼓励与督导,也许现在的我不会有这样的成绩。”陈波感慨地说。

    他将全部精力用于工作和学习书法上,抽烟、喝酒、打牌一样也不会,在有些人看来是个不可理喻的“另类”。但“德不孤,必有邻”,也有一些和他兴趣相投的人,他们组建了公安县硬笔书法家协会,陈波被推选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他组织会员积极开展活动,分别举办了三袁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硬笔书法展览。在县文联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帮助下,创办了《硬书风采》会刊,现已出版了四期。

    每年春节,他会联合一些书法爱好者,义务送春联下乡。父亲对陈波的做法非常支持,常常会亲自创作楹联。“春节写春联是我们的传统,这不仅仅是应节日之景,更是对中华书法的传承与宣扬。”陈波说。

    老当益壮饱尝艰辛“还原” 三袁故里十八景

    陈波的父亲名叫陈登山,已年逾七旬,曾任公安商校校长。提起父亲,陈波心中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父亲非常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再加上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之情,让他萌生了这一念头。”陈波说。

    在陈老先生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家人觉得忧心忡忡:“老人本身身体就不太好,要完成这样一本书,自然免不了要跋山涉水、日晒雨淋,更何况是独自出门。”但是,陈老先生并不在乎,铁了心要将这本书完成。

    从此,陈老先生便开始了艰辛的探访、创作之路。他每天一大早就出门,不论刮风下雨,五年之间,从不懈怠,饿了渴了也只是吃一口干粮、喝一口水。在一次探访途中,老人突发心脏病,这让家人更加担心,纷纷劝阻老人,希望他能就此作罢。但老人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访之路,每一处、每一景都实地探查、仔细问询。就这样,陈老先生历时5年,与人合作完成了《三袁故里十八景》,为宣传公安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油江春旱、长廊观涛、古寺凌波、柳浪烟霞、北闸朝曦、玉湖明镜、闸口烟波、北湖春晓、崇湖秋月、藕池曲香、陆逊湖韵、黄山晓黛、洞观禅韵、三袁风景(卷桥橘华)、泥湖渔唱、牛浪湖曲、文庙觅踪、古冢桂芳……翻开这本《三袁故里十八景》,一幅幅美景目不暇接,“公安十八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再配上这些富有古风诗意的名字,让人“流连忘返”。

    陈老先生一辈子嗜书如命,尤其酷爱中华传统文化,对楹联和格律诗词的欣赏与创作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窗明月、满架图书于他而言是最大的追求和享受。退休之后,陈老先生更是心无旁骛,潜心于诗词、楹联的创作。

    他联络另外7名老人结成诗社,创立刊物,培养新人。在他们的组织和推动下,公安县诗词学会从无到有,直至今天拥有近200名会员。陈老先生年事已高,名利对他而言早已淡如秋水,但对诗词学会聘任的顾问一职,他欣然受命,担任了荆州市、公安县两级诗词学会的顾问,为弘扬传统诗词艺术贡献自己的余热。

    英才少年热爱格律 学习创作两不误

    陈波的儿子叫陈思学。家长们将教育他成材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给孩子取名叫陈思学,就是希望他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家庭的熏陶下,陈思学从小就背诵《三字经》、《论语》、唐诗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也许是受到父亲和爷爷的影响,陈思学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对格律诗词的创作。在学习闲暇之余,他经常会有感而发,写作一些格律诗。“凄凄半夜忽怀念,窗启凝空倚栏前。昔者尚留星宿语,今番只有月孤言。玄衾惨淡遍千里,赤练阴沉笼万帘。触景生情难自抑,归来横卧久无眠。”这是陈思学所作《夏日咏怀四首》之一。

    他对格律诗词的创作热情不曾减退,还专门购买了关于格律诗词创作的书本,学习创作。但作为学生,他将学习作为重中之重,格律诗词的创作只在闲暇进行。

    对诗词格律的热爱并没有影响到陈思学的学习。他立志于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一中重点班,成绩名列前茅。

    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花开亦是缘。这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开出了和谐幸福之花!这个家庭以笔墨为友、以诗书为伴,他们清贫却又富足,淡泊而又充实,几十年如一日,在书田耕耘,在墨海畅游,如醉如痴、无怨无悔!他们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也为社会创造了精神财富。

 

 
上一篇:第一个报名参加彭国珍服务队的志愿者,踏踏实实乐于助人的江美容家庭:一诺20年精心照顾智障父子
下一篇:最美湖上家庭—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荆楚最美家庭”谢爱娥家庭
 
 
 
鄂ICP备12011436号-1   copyright @2010-2011 荆州妇女网 网址:www.clrsit.com Email:jingzhoushi@hbwomen.org.cn 主办单位:3654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