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5466.com www.clrsi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专家支招
专题集锦
 
当前位置:365466.com >> 荆州妇女网 >> 他山之石 >> 内容阅读
 
如何把妇联建设成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沈阳市妇联主席 初立华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6日 00:08:00 来源: 阅读次数:884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妇女群体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各种民间妇女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妇联组织工作的对象、任务、范围不断扩大。如何才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妇联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是各级妇联组织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把妇联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必须准确把握妇女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社会矛盾复杂化,使妇联组织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以沈阳为例:过去妇女信访多集中于婚姻家庭领域,但是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涉及妇女经济利益的问题明显增多。如:女职工生育费用、产假时间、产假工资得不到保障,孕产期遭遇解除合同;企业在实施转换机制、改(重)组兼并、破产中漠视职工利益,没有妥善安排好女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农村土地承包、调整、征用补偿、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过程中,限制或剥夺出嫁、离婚、丧偶妇女财产权益等等。同时,我们在开展“千名妇联干部走进妇女群众”活动过程中发现,一些困难群众因收入较低心理失衡,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各不相同的矛盾涉及社会方方面  面,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给做好妇女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社会治理模式快速变化,使妇联组织承接有关妇女儿童公共事务的能力亟待增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府在社会剧烈变革中不断更新理念、完善职能,逐步由“无所不为”的全能型管理与服务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型管理和服务转变。妇联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应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提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便发挥好代表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应该具有的组织、参政、教育、协调、监督等功能。

    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和纵向控制机制弱化,使妇联组织工作重心下移的目标难以实现。当前,大量离岗、失业和贫困妇女对妇联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但由于乡、镇(街)机构改革精简,乡、镇(街)妇联主席的领导职数被取消,基层妇联干部兼三职以上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我市有98.3%的乡镇妇联年活动经费在3000元以下,人员和经费的精简导致基层妇联工作弱化,难以满足妇女的实际需求。此外,妇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层级式组织结构,上一级妇联组织与下一级妇联组织之间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和被指导关系,每一级妇联都必须接受同级党委、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领导和控制,使妇联组织体系中纵向控制机制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导致部分工作在基层变调走形、大打折扣。

    二、把妇联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必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在发展理念上应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妇女工作由封闭型向社会化、开放型转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协调、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是妇联组织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统战性的要求所决定的。妇联应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主动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及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充分整合有益于妇女事业发展的各方力量和资源,以此来推动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工作内容上应坚持科学定位,由活动型向服务型、务实型转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对妇联在新型管理格局中履行职能指明了新的方向。各级妇联应有尽快地从“一没钱,二没权,全靠嘴巴搞宣传”的传统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创新工作内容,积极承接事关妇女儿童的部分服务职能,努力把妇联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转化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际成果。

    在工作选择上应坚持抓大放小,由事无巨细向注重源头参与、统筹协调转变。妇联作为广大妇女的娘家,在工作上始终存在着一种求全责备的组织情结,导致承载妇联团结、教育、代表、服务、联谊这五大职能的工作载体日益细化、发展、膨胀,耗费了妇联组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妇联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将党的妇女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各级妇联特别是市级以上妇联应摒弃事无巨细、一抓到底的传统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源头参与、争取政策、协调资源和宏观指导上,从根源上维护好广大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其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把妇联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必须着力破解“五个难题”

    建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党的妇女工作方针难以得到充分落实的问题。受中国传统性别文化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制约,党和政府制定的妇女工作方针还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妇联作为官办群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政治优势,必须自觉担负起推动落实提高妇女地位国家机制的神圣职责。妇联发挥好政治优势应侧重三个方面:第一是挖掘妇联组织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源头活水。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了解掌握妇女群众最真实的意愿、困难和问题。第二是提高妇联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层次和质量。层层制定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把急需解决的妇女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解决的和两会督促解决的问题。第三是开发妇联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主干渠道。用好党政、人大、政协、纪检部门的女领导干部这一宝贵资源。

    建立项目化运作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妇联组织开展工作实力不足的问题。联应探索建立符合妇联组织实际情况的工作任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将妇女工作分解、设计成不同类别和形式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推动形成政府委托,妇联承办的工作机制,通过承接政府项目增强服务实力,实现自我发展。比如:全国妇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城乡小额信贷服务项目。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在搭建和拓展小额贷款服务平台的同时,把女性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工作融入其中,设计成可由政府购买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同时,妇联还应积极设计针对弱势妇女儿童群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建立完善弱势妇女儿童救助体系,改善目前妇女儿童救助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现状。

    建立走进群众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密切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关系的问题。走进群众是与群众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的最佳途径。去年,我们按照省妇联统一部署在全市妇联系统启动了“千名妇联干部走进妇女、共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我们要把妇联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应把这一做法发扬光大,自上而下逐级健全妇联干部走进妇女群众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妇联干部把问计基层的点走细,把扶贫帮困的网织密,使妇女真正感受到来自温暖之家的关怀。

    建立群众工作群众做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妇联基层组织人员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当前的妇女群众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更需大量人力资源运用教育、疏导、沟通、人文关怀等手段,进行化解和调处。对此,沈阳市妇联一方面要充分依靠基层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应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群众做的理念,依托各级妇联组织建立的各类巾帼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因人、因事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以沈阳市妇联组织为例:截至目前共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百余只,拥有实名制巾帼志愿者1万名,她们活跃于社区和家庭,在帮助妇女、关爱儿童、心理疏导、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妇联应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群众做的观念,依托社区和村屯建立的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群众服务站,发展壮大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依靠志愿者的力量弥补基层妇联力量不足的缺陷。

    建立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好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问题。妇联能否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关键是要具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能力。而建立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则是妇联组织不断提升组织活力的重要保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抓实。一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进一步强化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二是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使妇联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是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的基层工作考评机制,从完善考核方法、优化指标体系、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活力。(转自中国妇女网)

 
上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与犯罪预防的调查和思考-连云港妇联
下一篇:创新宣传手段 扩大宣传效果 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 ——襄阳市襄州区妇联关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调研报告
 
 
 
鄂ICP备12011436号-1   copyright @2010-2011 荆州妇女网 网址:www.clrsit.com Email:jingzhoushi@hbwomen.org.cn 主办单位:365466.com